2001年在台灣舉行的世界盃,再次燃起了我對棒球的熱情,幾乎每一場中華隊的比賽我都有看轉播,所以這兩個星期,不管有事沒事,我通常都九點半才離開辦公室。中、義開幕戰和中美兩國的準決賽,我還跑到現場觀戰。

  十一月十七日晚上六點的中美大戰,因為怕找不到位置,和朋友五點不到就入場,沒想到球迷們早就把天母棒球場塞得座無虛席,找不到座位的我們只好挑了一個三壘方向的走道坐下。

  開賽前球迷們就開始鼓噪了,滿場飄著國旗,四處開始響起號角聲,友人笑稱:「是怎樣?要武昌起義了喔?」

  球迷的眼睛總注意著球員的一舉一動,為許銘傑投的每一個好球歡呼,為陳金鋒的每一次出局嘆息。可是在觀眾席裡,我注意到一群很特別的人;他們總是背對著球場、手拿麥克風帶頭吶喊:「中華隊、加油!中華隊、加油!中華中華中華、加油加油加油!」全場熱情的聲援,就是由這幾個人發動的,他們是觀眾席裡的啦啦隊長。

  「當你總是背對著球場激勵球迷時,不就看不到比賽了嗎?」我一直想問他們這個問題。他們命中註定要錯失比賽的重要關鍵、遺漏每個叫人歡呼或嘆氣的細節。好不容易來到這裡,眼光卻望向觀眾或是更遠的遠方的啦啦隊長,他們追求的到底是什麼?難道一點也不覺得可惜嗎?我一次又一次地注意到這個情景。

  但他們似乎心滿意足,甚至在天母球場十四度的寒風中,脫光了上衣,誇耀般地展示身上的人體彩繪。他們很少看球,只是吹著哨子擂著鼓,扮演為中華隊加油的發電機。

  五局上半美國隊進攻,那顆飛越中外野圍牆的二分全壘打凍結了全場的加油聲。看到球迷們失望嘆氣的反應,一位啦啦隊長沒有多說什麼,雙手抓起那根長約三公尺的旗桿,用扭動的身體,不斷地將國旗在空中揮舞,畫出一個又一個8字型軌跡。雖然只是場棒球比賽,但看著啦啦隊長在鴉鵲無聲的觀眾席裡獨自揮舞旗幟,心底竟浮現一股悲壯的感覺。他最後還對著天空大吼,彷彿這樣子就可以上達天聽、改變命運。看到如此賣力演出的啦啦隊長,靜默了三十秒的我們,手中的加油棒再度瘋狂。

  球迷們不放棄,中華隊也很爭氣,接下來的五局下半,鄭昌明那顆劃破天際的陽春彈,將比數扳成二比一。只落後一分了,全場球迷都興奮得跳起來。

  可是那支全壘打,竟是中華隊全場唯一的一分。到了九局下半,打擊一路受到美國左投壓制的中華隊已經以一比四落後。眼看大勢已去,只剩最後半局的反攻機會,但沒有人肯離場,沒有人要放棄!我們堅信,只要不到三人出局,中華隊就不會斷氣!全場球迷都坐不住了,站起來發瘋似的狂敲手中的加油棒,全場的喇叭聲和加油棒敲擊聲完全蓋過了啦啦隊長的鼓聲;那時我們天真地以為,只要盡全力地敲,力量就能傳到中華隊的棒子上!全場觀眾爆起了全場比賽最混亂,卻也最巨大的聲援!

  彷彿要回應球迷們的呼喚,中華隊打者羅敏卿在二出局後擊出一支右外野方向滾地安打,中華隊燃起一絲希望,隨即換上許聖杰代跑,可是他一個不注意竟然被美國投手牽制出局!一萬多名觀眾在一瞬間都成了啞巴,無法致信的我們花了好久才反應過來,發出陣陣的嘆息聲。

  任我們聲嘶力竭地吶喊,九局下半,奇蹟還是沒有來。

  比賽終了,中華隊以三分飲恨,沒能打進入冠亞軍決賽。本來和友人想等晚一點人走得差不多再走。我們等了一回兒,奇怪?怎麼沒有人要離場呢?於是我們決定逆向操作,趁這時快步走向出口。

  後來才知道,比賽結束後,球迷們還是不忍離去,啦啦隊長仍擂著鼓,帶領觀眾一次又一次地對球員們喊著:「中華隊、加油!中華隊、加油!」球迷們直到球員搭上巴士還不肯散去,那種直到輸了球都不肯放棄的堅定,讓教練和球員們看了不掉淚都難。

  (呃!那相較之下我的表現會不會太理智了一點?當完九局的「啦啦隊公務員」,就準時下班回家了:p不過隔天的中日季軍戰,我還是在家裡邊看電視邊敲加油棒,活像個白痴!)

  就如同中華隊隊長洪一中在打敗日本後說的:「球迷的鼓勵,是中華隊士氣一直保持在高檔的主要關鍵。」但也別忘了,就是有來到球場卻不看球的啦啦隊長,球迷們才能組織起來,讓場內的加油熱力互相感染、成為中華隊再出發的動力!

  選擇背對著球場的啦啦隊長,眼光永遠停留在球迷身上!他們是觀眾席裡的superstar。














-----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ate03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